我常在班上问同学们:
“还记得小学的时候学的那个XX吗?”
“这个就是利用中学的时候学的那个YY原理实现的呀,不记得吗?”
然后有些同学都是眼镜睁大大,很理所当然的看着我说:
“考完试就忘了。”
每次听到这个答案就很无奈。
记得读大学的时候到了一家公司做毕业实习,我的主任是一位比我大20年的大叔。当年让我有点惊讶的是他竟然还用着他读书的那个标准和流程去算东西。20年后的标准不一样了,科技进步了,流程也精细了,所以可以更精准地把东西算出来。就是因為這樣,以前的算法都很保守,预多不预少。所以我们几位实习生常被问。。。你们算出来的數字那麽小会不会不行的?然后他算出来又被老板说成本太高了。我们做小的也很无奈。这是一个典型大学毕业后就没有继续学习的例子。
最近在一个讨论教学的会议里领导说要根据师资设计课程,要不然他们教不了A,B和C,达不到工作量指标。我和身边的几位同事互望了一下,估计大家的心里都在 OS:“专业的方向和学习内容都是根据学生毕业的时候找工作的趋势而设定的,十年前的东西教了都不能应付四年后的市场。是不是教不了A,B和C的老师需要去再培训呢?”
很多时候我在想。。。我们需不需要重新探索一下为什么我们要送孩子们去学校“学习”呢?我们自己本身也要不要问自己:“我是不是已经停止学习呢?”
2 Comments
大哥,你有没有觉得很多人身处在某个领域却不一定对那件事真正感兴趣? 如果真正感兴趣的事就算没有身处在那里面你也会不停想要去探索更多,学习更多。也许现在很多人都被教育成为了达到某个目的才学习,目的达成了也失去学习的动力??
看完你這篇分享文,讓我開始反思… 寫得很好,有意思!